目前,医院约有8%已经实现互联网化,未来三年,这个比例将会达到80%。”医院的院长张群华在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语气坚定,他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医疗将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决策诊断,这无疑会让医生变得更有效率、也更聪明。”
医院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年12月7日,医院作为中国首家医院挂牌成立,在一个“足不出户,精准就医”的全新的概念下,开始不断长大。据了解,目前医院已与医院、组专家团队、家互联网医联体、微医全科中心等医疗服务基地,1.8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药店网点达成合作,提供远程会诊、在线复诊、慢病管理、电子处方、延伸医嘱、送药上门等服务,最高日接诊量超6万人次。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基层医疗作为我国健康事业的网底,医院正利用“医联体+远程诊疗”的模式助推健康扶贫进入“E时代”,助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有序下沉。
“如今,医院已经和全国各地共建了19个省级医院,和许多院士、专家设立了12个远程会诊中心。”张群华介绍说,“比如我们的医院——医院,那里的专家就是通过远程会诊,来为60医院的患者进行早查房,医院的患者轻而易举看到了省级大医生。”
医院平台重视技术的深厚积累。在今年2月6日,医院的医疗专家还成功实现了与南极极地科学家的视频连线,在极为艰难的通讯和气候条件下,跨越公里、11个小时时差,实现了互联网远程诊疗。而此前,医院服务还成功覆盖到了中国最南端的三沙群岛。
张群华表示,医院突破了物理限制,实现了跨区域医生协作、分级诊疗和远程诊疗,做到了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人工智能成为“互联网+医疗”新引擎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机器“深度学习”的应用,近年来,医院在智能医疗方面再出新成果。
年3月,微医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并发布了“睿医智能医生”、“华佗智能医生”两款中西医AI应用,促进医院向智能升级。前者在在全科辅助诊疗、影像辅助诊断等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包括在肺小结节、糖网病、宫颈癌筛查、骨龄检测等十余个专科领域已实现关键突破;而华佗智能医生也已在全国多医院规模化应用,累计处方量超过万张。
人工智能与医生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把专家经验复制放大,更好地辅助医生的日常诊疗,而且还能帮助医生的跨学科合作。
“举个例子,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血管失调,以往而言,这涉及到内分泌科和眼科两个科室。在医院,我们的AI影像辅助诊断对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评定2分类的诊断技术指标如今超过了AI巨头谷歌。所以,我们的眼科医生可以将繁重的看片工作交给准确度高、又不知疲倦的AI进行处理;内分泌科医生则可以依据从AI系统里获得有关眼底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可靠数据,进行诊断开药。这样一来,不同科室有了深度融合,医生决策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变得更加准确。”张群华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