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回顾性数据为临床提供支持、推出标准数据库,上市后临床、技术黑箱、产品重大变更申报、中美审批差别,中国新一代医疗AI产品审批道阻且长。
令人高兴的是,标准测试数据库正在建立,标准数据集(眼底部分)用时3个月就已经建设完成,部分企业很快将拿到中检院出具的注册检验结果。肺结节标准数据库也已经启动。动脉网从企业了解到的具体标准见下文。
进入年,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速度依旧迅猛。
在第一季度,汇医慧影、推想科技、深睿医疗、Airdoc、视见医疗等企业都宣布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金额几乎都在亿元级别。联影也发布了自己的开放的智能AI平台,全面渗透医疗AI领域。
据动脉网了解,虽然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有个问题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发展,那就是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的新一代医疗AI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一方面是由于医疗AI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拥有一定的智能,但是之前并无审批此类产品的经验和标准数据库。另一方面,国内医疗AI企业的产品还在打磨阶段,医疗是一个严谨的行业,事关民众安全。
值得说明的是,之前拿了认证的产品大多是基于之前CAD产品审批方式获得的,与最近流行的新一代医疗AI产品有些不同(本文探讨新一代医疗人工智能产品)。
没有认证就没有市场准入资质,虽然各个创业公司有自己合理合法的营收渠道和高额的融资,但是AI公司数据、人才、算力、运营成本昂贵,如果以医疗AI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迟迟拿不到市场准入资质,那公司的长远发展必将面临挑战。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医疗AI产品为何拿不到认证,问题出在哪里,获得认证还需要解决那些问题,各家医疗AI公司,监管部门等机构做了哪些准备,中美的审批有何区别。动脉网试着去解开这些谜题。
1、中国为什么不能像美国那样发放认证
年4月初,FDA批准通过了IDx公司研发的首个应用于一线医疗的自主式人工智能诊断设备——IDx-DR的软件程序,它可以在无专业医生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查看视网膜照片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断。
动脉网了解到,这个看似简单的诊断,IDx却整整走了21年。IDx是一家专注于开发临床自主诊断算法的公司,单就和FDA在如何评估系统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沟通,IDx就花了7年。
西门子医学影像分析首席专家周少华博士曾向记者介绍,美国的监管体系是这样的。
FDA分三类监管医疗设备,其根据是设备的可能使用及其给病人带来的风险。第一类classI是低风险设备如医用手套;第二类classII是中等风险设备如CT机;第三类classIII是最高风险设备如支架。
Al影像系统有两种: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