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放开价格管制“计划甘蔗”将成历史
财新网记者黎柳茜现在正是甘蔗播种季节。广西是国内最大的产糖区。以往,蔗区把买卖双方捆绑在一起,糖厂只能到对应蔗区收购糖料蔗(下称甘蔗),并根据政府制定的收购价格支付蔗款。
上述甘蔗购销体制即将发生改变。2月24日,广西自治区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放开甘蔗市场;从下一榨季起全区全面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种植主体和制糖企业双方签订甘蔗订单合同,明确甘蔗收购价格、收购范围等。
目前广西约有90多家糖厂,业内人士分析,放开甘蔗市场后,未来广西甘蔗市场的集中度会大幅提高,许多制糖企业将被淘汰或被兼并。
第五届中国大宗商品产业论坛——路易达孚(中国)贸易有限公司糖部交易员王奥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国际糖市的春天还有多远?
我们有三家炼糖厂,有全球食糖贸易,现在的国际原糖市场,如果从/19年来看今年应该正好是上半场的最后一天,一般情况下/19年榨季已经过了一半,市场对于下一年的看法一般会相对一致,最起码对于/19年会有一致的预期。
今年的情况很特别,直到今天,你如果问市场大多数的交易者,问他们/19年榨季是什么样的,有的人说是过剩的状态,有的人说是缺口的状态。
大家可以看到,在前面这些年,大家的预期基本都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直到今天,大家对于未来半年,甚至未来一年的观点有这么大的分歧?主要的原因,与刚才像王总讲的国内情况也很像,因为很多的政策像之前的广西甘蔗价是和糖价联动,现在因为政策的干扰,导致价格和其他的基本面因素脱钩,国际市场上也是因为受了政策的干扰,所以很多主产国的价格和种植面积也失去了很密切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摇摆国是印度和巴西,印度主要是通过控制产量的变化来导致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对于全球的贸易流有巨大的影响。
巴西不一样,是通过乙醇和食糖之间转换,成为了很巨大的摇摆国,这两个国家对于全球食糖是缺口还是过剩都会有到万吨的影响。全球一年的1.8、1.9亿吨总产量与总消费量靠这两个国家可以实现方向性的逆转。
印度这个国家商品受政策的影响很大,跟中国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我的题目是天气决定一切呢?因为现在第一个对于政策,我们是没有太多的能力去预测,或者说去改变。唯一我们作为交易者能够找确定性的就是天气。
首先看印度在全球的地位,最近几年因为一系列的政策,导致印度在全球的产量占比逐渐提高,从前几年的10%、12%,一直提升到现在的19%、18%的水平。
通常来讲,印度是一个进口还是出口的状态,对于全球糖市是过剩还是缺口的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最近这几年因为天气和一些技术进步,蔗种的进步、种植技术的进步,导致产量增长非常迅猛。
印度过剩的年份,可能全球的过剩概率大一些,印度有缺口的年份,全球的食糖产量也是缺口的概率能大一些。
/19年是一个例外,如果不考虑印度,今年是有一个缺口,如果因为你考虑了印度,可能这个缺口就没有,甚至像之前的预测一样是一个过剩的状态。
印度过去几年,从年到今年2月份的政策,这个政策一般分为熊市周期政策和牛市周期政策。在熊市的周期里产量很大,熊市的周期里就想办法限制进口,上调进口关税,控制上游的库存,还有包括无息贷款,控制国内的最低价。
在熊市周期里,这些政策就会反过来,每一轮如果算是一种巧合,也算是政策对于市场的相对滞后,其实每一轮原糖的见底都是在政策周期走到快一半的时候,并不是说印度一开始出这个政策,市场马上就会调转方向。
从这一轮政策周期来讲,现在也是把能用的政策基本都用了一下,原糖的价格在去年的8月底跌到了个位数,很可能是这一轮周期的底部。
这一轮和前几轮不一样,但是和广西很像,采取了一系列的补贴农民政策,这些政策导致了农民收不到糖价下跌的信号。
印度的面积目前来讲很难因为价格的下降,就回到了一开始的题目,怎么样才能让印度的面积下降?还是得靠天气。最主要的就是印度的季雨,分为大季雨和小季雨,大季雨从海洋吹向陆地,把水气带到印度的各个地方,印度的季雨也称为印度真正的财政部长,过去一百多年的均值,每年夏季的大季雨降雨量在毫米。
结合过去几年的经验,一种是情绪上的影响,一种是实质上的影响。情绪上的影响是市场对于季雨的猜测会影响市场的价格波动,其实它对市场的基本面没有真正的影响,这是一种情绪的影响,而且情绪上的影响往往对于基本面的交易者产生很大的干扰。
年6月份,当时报道印度的季雨要推迟,说得很吓人,说印度要继续减产,减产到万吨左右的水平,今年印度是到万吨的产量,对于市场造成了一种恐慌,也导致了原糖一直涨到了23美分,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在年9月份市场开始反转下跌,对于印度这个国家还没有开榨,市场还不知道季雨到底有什么影响,但是当时的市场已经跌了,也就没回到23美分。
另外是季雨的虫害影响,年9月,当时市场炒作因为降雨量少,导致原糖有虫害,所以市场当时也是讲的1.5美分左右。到今天我们来看虫害对于印度市场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印度的季雨其实都是对于心理上的影响,实际上怎么影响产量?
当时5月份季雨来之前的一周,水库的水位确实很低,但是到了年的8月下旬,9月初的时候季雨非常好,红线比过去几年的均值高,我们可以看到水位已经大幅领先于常年的平均水平,其实/17年非常好的分配降雨也是为之后的/17年,甚至/19年历史性的增产都埋下了伏笔,这是季雨实际对于产量会有影响。
根据过去这两年的印度降雨量,我们认为今年/19年印度的产量可能会与/18年基本上持平,或者是略增的状态。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18年相对于/17年大家炒作有天气问题的这两年,产量基本都是有增无减,季雨实际上从产量角度非常有利,从价格角度非常的利空。
我个人的体会,还是要根据实质性的影响来判断对于印度产量的影响。
印度过去一年天气怎么样,这张图选了三个区域,用了四张图来表示过去年年榨季的天气。上面这两张图对应的是18个月甘蔗,下面的两个图对应的12个月的甘蔗。因为6月份大季雨来了以后,南部和中南部的马邦,他们会根据季雨到来的早晚种甘蔗,如果季雨6月份就到了,农民可能6月份就把甘蔗种下去,到了次年的11、12月份收。如果季雨晚来的话,可能会等到七八月份种,最晚的等到十一二月份来种。
如果说季雨来了,最后农民没有足够的降雨来播种,农民可能就会转种一些需水量小的作物。
12个月的甘蔗,它的降雨量目前为止还算正常。如果农民种不了18个月的甘蔗,种了12个月的甘蔗,因为18个月的甘蔗普遍的单产肯定高于12个月的甘蔗,对于明年甘蔗总体的单产水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看到单产,印度马邦创造了全球纪录的单产,今年的单产情况可能会稍微差一点,整体来讲是/19年不如/18年,如果按照简单的回归,也有可能在均线以下,明年如果天气好的话,可能是在均线以上,天气差会在均线以下。
但是印度马邦的面积会有小幅度的下降,因为截至目前为止降水不好,我们会给它放一个稍微中性偏悲观的预期,认为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农民会减少一部分甘蔗的种植。
最后是降水对于糖份的预期。去年印度创造了万吨的产量记录以后,今年年年大家对于印度的估计都是偏保守的,觉得印度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创造这么高的产量。
截止到3月中旬压榨进度来看,还是很有可能再追平,甚至超过去年的产量。到前两天为止,印度主产区马邦总的产量已经到了万吨的水平,这两年非常高的糖份也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就像刚才讲到国内三年增产三年减产的周期被打破一样,印度的国家增产减产周期可能也会被这几年的技术进步,甘蔗品种的改善以及整体国内政策的干扰,也会出现一个不符合历史规律的一个趋势,每一年的产量都要从头来估,每一项来估才能够比较准确地估出来今年的产量情况到底怎么样。
基于最近这两年的情况,我们认为印度今年的产量可能会在万吨左右,比去年略高的产量,明年因为我们整体上面积到产糖份的预估,明年会有万吨左右的减产,这是正常天气的情况。如果天气好得不正常的话,印度可能还会有更好的产量,如果天气差得不正常的话,很有可能跌到万吨以下。
巴西的情况,最近这几年也是很复杂的情况,自从改革之后,受到了原油和汇率的影响,导致即使甘蔗的产量没有这么大,食糖和乙醇的比例也导致最后糖的产量有很大的变化。
从甘蔗产量的角度来讲,单产和糖份会有反向相关的关系。
一开始今年一二月份的时候巴西有点旱,下半年逐渐降水追上来以后,巴西的天气还是非常理想的,目前的估产还是比较乐观的,去年是5.7,今年是5.8到5.85亿吨甘蔗量。
其实甘蔗数量定了以后,市场对于巴西产量的分歧还是很大的,虽然甘蔗量确定了,但是巴西糖厂也灵活的在糖和酒精之间进行转换,最后导致了糖的产量和酒精的产量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糖和乙醇的比例降到了35%左右,巴西的糖厂为什么会在糖和乙醇之间转换,糖醇比怎么进行提前的预估?巴西因为是甘蔗和玉米的生产大国,酒精的产量很大。巴西国内为了推行清洁能源,所以一直在过去几年都是逐步提高汽油的替代比例。
年新卖的车里,88%左右都是既可以消耗汽油,又可以消耗乙醇,又可以消耗任意比例的两者混合物。从保有量角度来讲,巴西70%的汽车都是可以灵活消耗不同的燃料汽车,所以导致巴西的糖厂生产糖和乙醇的时候,就会看乙醇和汽油的比价关系。
因为相同价格的乙醇行驶里程比汽油短,所以一般司机到了加油站,看到乙醇的价格在汽油的价格65%附近,他就会更愿意加乙醇,反之就更愿意加汽油,可以看到糖和乙醇,醇油比价对于巴西有很明显的关系。
在去年的8到10月,巴西主产州圣保罗州乙醇价跌到了60%以下,这导致了当年的糖醇比占到了历史低位,巴西糖的产量直接减产了一千万吨。
汇率和国际油价对于巴西的产量有下面几个关系,这些关系在之前的年份也不是很明显,但是从年6月之后,巴西相当于中石油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才宣布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进行国内油价和国际上的油价接轨,考虑一系列的因素,会不定期的修正国内汽油柴油的价格。
所以在新的体系下,乙醇和汇率的关联度,我们大概估算30%,乙醇价格跌3%,乙醇价格与油量的关联度是60%,油价每浮动10%,乙醇的价格浮动6%,乙醇和糖醇比的关联度是2.3%,糖醇比变成1%,乙醇的价格变成2.3%。糖醇比基于5.7到5.8亿的产量,糖醇比变成1%,糖的产量可以变化60到70万吨。
在/18年榨季,制糖比例达到46%,/19年榨季因为乙醇和汽油的比价关系,所以降到了35%,我们对于/年榨季做了预估,糖醇比在38%左右,基本上全榨季的糖醇比都是低于/18年同时期的糖醇比。
基于刚才对于印度和巴西的判断,/年榨季,我们认为主产国会有一些减产,全球的过剩量会显著下降。不管是预测有过剩还是预测有缺口,方向大体上都是过剩量缩小,或者说缺口是下降的。
这里有几个问题,一个是甘蔗种植面积的减幅很有限,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主产国面积有很显著的下降,可能像欧盟是比较明显的例子,但是像巴西、印度、泰国、中国面积的减幅是非常有限,同时过去两年累积的库存非常高。
并且现在全球的食糖消费在北美、欧洲等几大经济体是停滞,甚至是下降的趋势。消费增速只能来自于非洲和亚洲,亚洲整体的消费过去两年可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劲,全球的食糖消费增速也是放缓的,而且在考虑到巴西巨大的生产力,在没有大的天气问题和油价汇率的波动下,我们觉得市场是看不到2美分以上的牛市行情。
因为现在的国际原糖市场价格可能是12美分到13美分的区间,如果涨到14美分以上,这就会刺激巴西糖厂来生产更多的糖,来减少乙醇的生产,全球糖市的过剩就会迅速补回去,导致全球食糖库存比回到高位。
如果市场跌到很低的位置,又会抑制主产国对于糖的生产,导致库存消费比迅速下跌到一个位置。从目前的情况下,可能更恰当地来说,目前其实这个区间是比较均衡的区间,市场就能等待其他天气和宏观的驱动来打破这样一个均衡的局面,大概原糖价格12到15美分是当前比较合理的区间,谢谢大家。(牛钱网根据现场录音整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海南/19榨季生产结束产糖17万吨与上榨季持平
云南糖网讯从海南省糖业协会获悉,海南省/18年蔗糖榨季已于年3月31日结束,经过时间天,比上榨季的97天增加7天。
初步统计,全省机制糖厂共榨甘蔗.36万吨,比上榨季的.20万吨减少6.84万吨;产糖17.02万吨,比上榨季的17.22万吨减少0.20万吨;混合产糖率12.48%,比上榨季的12.03%提高0.45%;一级品率82.96%,比上榨季的85.08%下降2.12%。
估计本榨季全省土糖寮收购甘蔗约18万吨,生产土红糖1.8万吨(分别比上榨季增加3万吨和0.3万吨)。
全省全榨季包括土糖区甘蔗工业总产量约.36万吨,食糖总产量约18.82万吨。初步估算,全省本榨季甘蔗销售收入为7.72亿元(田头收购价元/吨),比上榨季的8.37亿元减少0.65亿元%;食糖销售收入9.79亿元(暂以5元/吨计),比上榨季的11.40亿元减少1.61亿元。
转发有价值的信息到你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