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因为古巴伟大的革命家菲尔德.卡斯特罗逝世,古巴的一切都成了中国观众的议论热点,其中也包括古巴的经济。很多网友对古巴有天然的好感,引以自豪的认定古巴人均GDP有美元,而且纷纷说引用世界银行网站的数据,仿佛世界银行说的就是真理。
这是有人从维基百科上扒下来的数字,据悉来源是世界银行的数据,很吓人,古巴在年购买力平价GDP达到了亿美元,人均美元。按国际汇率GDP高达亿美元,人均美元。这个数字很接近中国目前大约美元的人均GDP,但是你相信么?
苏联解体后,由于经互会体制终结,失去了外援,也失去了95%的出口市场和85%的进口市场,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古巴经济尤其是能源、供电、出口产生了巨大困难,经济每况愈下。古巴是个农业和旅游业国,其工业产值可以忽略不计,即便如此古巴至今的蔗糖年产量也不足万吨,而年古巴生产了万吨蔗糖,就是革命前的年蔗糖产量也高达万吨。
由于经济困难,古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放松经济管制,允许有条件的个体经济存在,不过那是纯粹的个体经济,就是开饭馆也只能让近亲帮忙,不能有雇佣,否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有司会过来抓你的。到了年,古巴终于放开个体经济,允许自由市场存在,但个体经济只能有4名雇工,超出4名雇员的私人企业,税金会翻几倍。年古巴仅有家私营餐馆,到年才放开限额到家。
跟周围的墨西哥、巴哈马、巴拿马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相比,古巴的经济很失败,除了古巴所实行的计划经济抑制了经济活力和效率之外,美国的制裁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古巴唯一可以让人羡慕的是完善的公费医疗体制和免费教育,但这两项耗费了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假如中国政府把每年15万亿的财政收入的一半投在公费医疗和免费教育上,你会同意么?
不仅是去过古巴的游客,还是大量新闻画面所显示的,古巴都是个世界公认的穷国。年,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专访菲德尔·卡斯特罗,问卡斯特罗是否还认为古巴特色模式值得对外输出,卡斯特罗亲口承认道:“古巴模式对我们自己都不管用了。”
年,古巴取消或削减了配给制,在这之前,古巴从年开始实行了49年的配给制,就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凭票供应。每个古巴家庭可凭“粮本”获得以下的食品和日用品供应:每月1瓶食用油,1袋洗衣粉,每人每天80克面包,每月2.7公斤大米,鸡蛋8个,黑豆克,鸡肉克,白糖1.4公斤,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除此之外还有肥皂、香皂、火柴各一盒,外加7岁以下儿童的少量奶粉。
其实世界银行所谓人均GDP美元数据的源头来自古巴统计局,古巴这个局在年发布过古巴GDP总量,大约亿古巴比索。古巴人口有万,这样平均下来古巴的人均DGP应该在古巴比索~古巴比索之间。古巴统计局公布年GDP为.2亿古巴比索,人均GDP为古巴比索(汗,怎么负增长了呢)。
你知道我为何总是说“古巴比索”四个字,而不是简单地说“比索”两个字么?
原来,古巴有两种比索。一种叫古巴比索(CubanPeso,标准符号:CUP),因为钞票是绿色的,因而绰号“绿比索”。另一种叫可兑换比索(CubanConvertiblePeso,标准符号:CUC),绰号“红比索”。这两种比索都是法定货币。古巴比索属于不可兑换比索,是古巴百姓日常使用货币。两种货币目前都在古巴合法流通,但又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流通领域。
年古巴政府开始允许美元在古巴国内直接流通,美元与古巴比索的官方兑换率,大约1美元兑换26古巴比索,常年保持稳定。年开始,古巴政府下令禁止美元流通,同时发行可兑换比索,相当于中国80年代的外汇券,而且规定外国人或很多进口商品必须使用可兑换比索。外国人用美元兑换古巴钱,必须先兑换成可兑换比索,然后再兑换成不可兑换比索(你晕了么)。
古巴政府对于可兑换和不可兑换的两种比索,也有兑换率,卖出价为1可兑换比索:24古巴比索,买入价为1:25。注意,这可不是什么黑市价,这是官方兑换率。看上去是不是很流氓。
古巴官方规定可兑换比索的汇率:1欧元=1.2可兑换比索,1美元=1可兑换比索。兑换比索时,政府要收取10%的税。
你晕了么,其实可以这样理解:1可兑换比索=1美元=1.2欧元=6.9元人民币=24古巴比索。
拉美的经济数据一直就是笑话,汇率普遍被严重高估,例如秘鲁的实际发展水平与越南相当,但是几年前算出的人均gdp竟然与中国相当。
古巴政府以古巴比索支付国民工资并支配国民经济,但古巴比索流通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局限于农贸市场,绝大部分消费场所如商店、超市、饭店、酒吧和咖啡厅等使用的都是可兑换比索。
古巴从年10月开始,宣布启动货币和汇率并轨改革,宣称要逐步改变现行的货币双轨制,实现货币并轨,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以便更准确的测算和统计经济。改革会对可兑换比索贬值,同时将比索升值,使得两者的汇率逐步趋于一致。改革首先从支柱产业制糖业的外汇管制开始,此前制糖企业出口万美元的产品,企业只能按照1:1的官方汇率获得万古巴比索外汇收入,而现在企业可以按照1:12的汇率获得万古巴比索收入,多出来的古巴比索收入允许用来提高工人工资和蔗农的收购价。
古巴长期实行的两种比索双轨汇率制和1:1记账制度,造成了大量经济问题和疯狂现象,例如国营公司和个体户用美元结算是赢利的,但用古巴比索结算就是亏损的。例如古巴医生和教师的月薪通常在古巴比索左右,而旅游区的个体户司机月收入可以达到可兑换比索,这相当于比索,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惊人。这就是古巴老百姓工资看上去特别低的真正原因。
看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何古巴有两种比索的官方兑换率,世界银行的数据为何还是按照古巴比索和美元1:1计算?
原来,古巴政府规定,政府机关、国有单位和企业记账时,古巴比索与可兑换比索的比值依然为1:1。世界银行当然必须要按照古巴政府规定的1:1记账原则换算成美元来统计古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GDP。所以,在账面上古巴人民的人均GDP就达到了美元。
任何一个看到古巴目前破败模样的地球人,也会不相信这是一个人均生产总值美元的国家,除了部分中国网友!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ID:keluoliaofucn
这里是最好的军事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