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糖网病 > 饮食保养

2型糖尿病初用胰岛素选基础还是预混

常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NPH)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30、诺和锐50),它是由固定配比的基础和餐时胰岛素组成的双时相胰岛素。因此,可以同时兼顾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2型糖尿病初用胰岛素选基础还是预混?●两种治疗方案各自有何特点?●分别适用于怎样的情况?

围绕以上问题,用户在「用药助手」APP问答区展开了讨论。现将部分用户的精彩评论摘录如下。

治疗方案胰岛素基础和预混各有何特点?

1.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优点是:

①简单易行,每日只需注射1次,患者依从性好;

②对整个夜间、特别是空腹血糖控制较好,并由此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得到加强,进而达到对全天血糖的良好控制;

③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小,用药安全性较高。

2.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缺点是:

①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

②对胰岛功能较差、糖化血红蛋白基线较高(>9%)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及预混胰岛素。

3.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的优点是:

①可同时兼顾基础及餐后血糖,总体控糖效果(尤其是对餐后血糖)更好,尤其对HbA1c较高(>9%)、β细胞功能较差的患者,比基础胰岛素治疗更易达标;

②治疗花费相对较低(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相比)。

4.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的缺点是:

①夜间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

②通常需要每日早、晚两次定时注射(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每日注射1次或3次),治疗依从性不及基础胰岛素方案。

基础疗法调整血糖更精准,预混疗法长短效搭配比例固定,但是价格相对价便宜,使用更简便,适合血糖平稳后使用

选基础疗法,降糖快,血糖波动小,易更好判定预混比例选择,30R、40R或50R。

2型糖尿病初用胰岛素基础和预混,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基础胰岛素针对基础血糖较高的患者,预混适合基础和餐后均高或者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患者。

初发糖尿病患者应该先用基础胰岛素强化治疗一段时间,改善糖毒性,待血糖稳定后再根据血糖及基础胰岛素用量选择胰岛素类型。

基础胰岛素适用于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只注射一次,患者的依从性较好,费用较高,不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但是对餐后血糖控制不佳。预混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治疗费用较高,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适用于糖化血红蛋白>9%的患者,一天打两次,患者的依从性弱于基础胰岛素。

对于二型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而且比较平稳的患者,可以用基础胰岛素方法。餐后高明显的,可以用预混。强化治疗时,这两个都能用上。

如果血糖很高先用基础调,稳定后出院前尝试改预混,毕竟加了一定的长期胰岛素,可以减少注射次数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应建立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的基础之上,若血糖水平高我觉得还是应该选用基础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泵入,餐前追加,待血糖稳定后,再调整降糖方案

调血糖时用基础,稳定后用预混长期用

预混用于血糖变化不大,升高不明显的人,如果血糖太高先用基础调

对于初发糖尿病打基础+短效为主,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糖控制后使用长效+双胍,预混不建议。

基础胰岛素吧,容易把握剂量各病人血糖的反应,即使调整处理,待血糖平稳后,为方便使用,减少注射次数可以调整为预混胰岛素。

以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为主,餐后血糖仅略高于空腹,多见于合并肥胖症者,建议以基础胰岛素起始。而对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顶混胰岛素起始更佳。还有部分空腹血糖少于7.0,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2型糖尿病,短效或者速效最适合。

基础胰岛素需联合口服药物,预混胰岛素以早晚注射控制餐前、餐后血糖。

先用基础,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有没有酮体等调整胰岛素用量,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改用预混

1型,胰岛功能差,基础需先用,另加三餐餐前剂量。2型,可先选择预混。

还有用户表达了视病情而定的个人观点:

无论是基础胰岛素起始还是预混胰岛素起始,均是安全有效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但两种方案又各有所长,没有谁最好,只有谁更合适。在临床选择时,还是应当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如患者的胰岛功能状况、HbA1c水平、血糖谱特点、年龄、胖瘦、治疗依从性、经济条件、低血糖风险等等,从疗效、安全性、依从性、价效比等几个方面全面考虑,最终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人体胰岛素分泌有两种时相,即基础胰岛素分泌时相和餐时胰岛素分泌时相,所以三短一长是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时相,更符合人体生理分泌曲线。实践中,胰岛素方案的制定受患者经济,文化,职业,医保等背景的影响,选用预混较多。

丁香园站友王建华对问题进行了讲解: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有哪些?

根据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推荐方案主要有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或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分别介绍如下:

1.以「基础胰岛素」作为起始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NPH)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其中,中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一般为12~18小时,有吸收峰值,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风险相对大些;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维持时间长达24小时,作用平稳无峰值,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风险比中效胰岛素低得多。

该方案的做法是:白天口服降糖药,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基础胰岛素(即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初始剂量为0.2U/kg·d,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若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则可根据低血糖程度适量下调基础胰岛素剂量2~4U。

该方案比较适用于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2.以「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的治疗方案

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30、诺和锐50),它是由固定配比的基础和餐时胰岛素组成的双时相胰岛素。因此,可以同时兼顾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方案(1)预混胰岛素每日1次、晚餐前注射。保留原用的口服降糖药,晚餐前注射一次预混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1~0.2U/kg,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空腹血糖达标为止。

方案(2)预混胰岛素每日早、晚两次餐前注射。该方案需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指早、晚餐前服用的胰岛素促泌剂),若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可以继续使用,初始预混胰岛素剂量为0.4U/kg·d,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晚餐前和早餐前胰岛素剂量,直至餐前血糖达标为止。

合理选择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和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各有千秋。

1.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优点是:

(1)简单易行,每日只需注射1次,患者依从性好;

(2)对整个夜间、特别是空腹血糖控制较好,并由此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得到加强,进而达到对全天血糖的良好控制;

(3)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小,用药安全性较高。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缺点是:

(1)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

(2)对胰岛功能较差、糖化血红蛋白基线较高(>9%)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及预混胰岛素。

2.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的优点是:

(1)可同时兼顾基础及餐后血糖,总体控糖效果(尤其是对餐后血糖)更好,尤其对HbA1c较高(>9%)、β细胞功能较差的患者,比基础胰岛素治疗更易达标;

(2)治疗花费相对较低(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相比)。

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的缺点是:

(1)夜间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

(2)通常需要每日早、晚两次定时注射(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每日注射1次或3次),治疗依从性不及基础胰岛素方案。

临床小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基础胰岛素起始还是预混胰岛素起始,均是安全有效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但两种方案又各有所长,没有谁最好,只有谁更合适。

在临床选择时,还是应当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如患者的胰岛功能状况、HbA1c水平、血糖谱特点、年龄、胖瘦、治疗依从性、经济条件、低血糖风险等等,从疗效、安全性、依从性、价效比等几个方面全面考虑,最终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关于「2型糖尿病初用胰岛素选基础还是预混?」这一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扫描下方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vnom.com/ysby/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