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的常见病、多发病。
国人对糖尿病并不陌生,但听说糖尿病竟然还会影响视力?很多人持有怀疑态度。
答案是肯定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青少年视力低下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睛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可以导致失明。它的发病率很高,在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
主要是累及部位为视网膜微血管,微血管受到高血糖的慢性损伤,会闭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慢慢病变,进而出现新生血管和渗出,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牵引性脱离,使视网膜受到严重破坏。
通俗点解释就是,糖尿病相当于把一个人浸在高浓度的糖水中,个人全身的每个部分几乎都会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而视网膜中的微血管也不能幸免!
视网膜微血管长期以来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会慢慢发生病变,受到损伤,可导致患者出现眼球萎缩和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什么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基本没什么症状。
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患者会有突然的视力下降,视力模糊,看东西突然被遮住的感觉。
临床上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2种类型。
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又分为3期:
Ⅰ期:眼底出现小米粒大小的微血管瘤。这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眼底改变,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可据此诊断患者有糖尿病。
Ⅱ期:眼底出现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的白斑。这种白斑的形成与视网膜神经组织病变引起脂肪组织堆积有关。
Ⅲ期:眼底出现棉絮状白斑。这种白斑的形成与神经组织局灶性缺血、坏死有关。
如果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加重,可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可出现玻璃体出血、纤维组织增生、视网膜剥离等严重病变,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IV,V,VI期。
大部分患者早期没什么症状,正因为如此,等到发现的时候经常已经晚了,这也是提醒大家早期常做检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临床上,根据视网膜是否出现新生血管增殖,该病被分为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病变。在非增殖期,患者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等。当水肿发生于黄斑部时,则引起中心视力损害。此时仍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早期病变,多采用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医嘱服用药物,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2激光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眼部病变的有效措施。激光可直接封闭破裂的微血管瘤及血管,大面积光凝可破坏毛细血管供应区的视网膜,使之由缺氧状态变成不耗氧状态,使新生血管萎缩。
激光治疗的目的是阻止病变的进展,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每年需作激光补充治疗,以封闭初发的新生血管。
3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玻璃体内积血较长时间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的进行性视网膜纤维血管增生、致密的视网膜前出血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因此,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另外检查非常重要,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如果感觉眼部有异常感觉,可以每3个月到6个月就检查一次。
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节血脂,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保留检查备案,一有异常立马就医。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有些人觉得视力好就不需要检查,这是错误的观念,应该坚持每年检查,眼睛和眼底都需要查,不要偷懒!不然等到病变严重再发现就晚了。
本次微课堂医院,易细香主任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免费解答你们的疑问,尽情来课堂向主任提问吧~
12月14日20:00
周四(12/14)晚8点整
健康微课堂邀请
医院
#易细香主任#
跟大家聊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欢迎报名
免费提问哦
课堂内容1、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视力?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
3、我们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治疗方法?
讲师介绍易细香,主任医师:眼底病博士。专长眼底病、葡萄膜炎。主攻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眼外伤;葡萄膜炎与糖网症治疗。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眼科经验;熟练掌握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白内障手术;眼底激光光凝技术等;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等眼科疑难疾病。现任广东省眼底病学会及糖尿病学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承担省级与市级课题多项。
医生擅长擅长:玻璃体切除手术,熟练掌握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眼外伤修复及眼底激光光凝技术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等眼科疑难疾病。
↓↓
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