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糖网病 > 疾病判断

控制糖尿病不仅要降糖,还要校准人体稳糖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6%,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与药物进步,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去年9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华堂宁)为1类创新药,近日该药上市会在南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糖尿病如何来控制,控制得好不好,以往不少患者都盯着血糖这一个指标,其实控制糖尿病不仅要降糖,还要校准人体的“稳糖器”。图源视觉中国人体血糖调控,有个“稳糖器”人体血糖调控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过程,受到多种酶、激素和神经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波动范围是个非常狭窄的区域,整个过程中关键的调控中心就是“稳糖器”——葡萄糖激酶(GK)。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调控失灵了。马建华教授“通俗来说,这就像是空调上的恒温器,空调设定了温度,比如制冷26℃,室温超过26℃空调就开始工作,低于26℃工作暂停。人体的‘稳糖器’也是这个道理。”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建华教授解释,葡萄糖激酶(GK)就是人体的稳糖器,GK介导了人体的葡萄糖感知与调控,是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关键酶,是维持血糖稳态的核心‘元件’。基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GK损伤,从而血糖稳态自主调节机制失常,人体自身血糖调控能力受损。通俗来说,患者血糖高了,但身体认为还是正常值,调控也因此失灵了。尽管目前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但此前尚无任何针对人体自身调糖能力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而多格列艾汀片是全球首个获批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通过修复受损的GK功能,提升人体自身葡萄糖的感受和处置能力,来重塑血糖稳态。降低餐后血糖,是中国人降糖重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主任朱大龙教授表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增多,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密切联系。饮食能量迅速增加,消耗减少,植根于基因的胰岛素能力“跟不上”了。另外,中国饮食模式碳水化合物多,2型糖尿病病人较多的情况是餐后血糖高,降低餐后血糖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重点。多格列艾汀能够持续、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显著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在无低血糖的条件下血糖达标率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持续改善β细胞功能性指标和降低胰岛素抵抗。朱大龙教授“当然,并不是每一位患者使用同样药物都能取得%同样的效果,针对葡萄糖激酶的降糖药物的出现,为糖尿病防控增加了一个新的手段,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与现有药物联用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也是将来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朱大龙表示。糖尿病能“治愈”?临床研究还在继续在大众认识里,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可以控制,但不能治愈。但近些年也出现了“糖尿病临床缓解”的概念,这让不少糖友心存希望:“是不是糖尿病有治愈的可能了?”“以后糖尿病是不是有可能不用终身服药了?”马建华主任表示,“临床缓解”是指糖尿病患者在3个月以上,不使用降糖药物,血糖也能维持正常。目前确实发现了一些方法可使2型糖尿病获得短期缓解,也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单纯依靠饮食和运动,就可获得血糖控制的状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3个月后,可以停药的患者中部分血糖可能有部分再次升高,需要重新使用药物。所以糖尿病的“临床缓解”,并不能说治愈。图源视觉中国朱大龙教授也表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3个月的“观察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些太短了,离开药物3个月可以保证血糖平稳,是科学研究的标准的制定,不能直接套用到现实生活中,觉得患者真的就获得了糖尿病逆转或治愈。朱大龙教授表示,“糖尿病临床缓解”,标准制定需要更科学,也需要药物等一系列配套控糖方法的革新。在现有条件下,糖尿病患者应当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科学使用药物控糖的同时尽量保护好胰岛功能,减慢糖尿病发展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普通市民也同样需要“管好嘴、迈开腿”,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积极减重来减少胰岛素抵抗的情况,预防糖尿病发生。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校对王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vnom.com/jbpd/21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