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称,全世界每5秒钟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糖尿病……
这些数据固然可怕,但眼前的最大痛苦在于饮食:总觉得吃不饱,又什么都不敢吃,越是控制自己,越容易突然暴饮暴食。
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一些控糖的饮食误区,不仅会让控糖越来越难,还会严重降低幸福感。
误区1:主食是“万恶之源”,越少越好
??真相: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为糖,是身体和大脑的能量源泉,带来“饱”的感觉。如果吃太少甚至不吃,容易造成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选择主食,先看GI
评估含糖食物升血糖的能力,可以参考血糖生成指数(GI),比如一次性摄入50g葡萄糖,GI值为,与之相比,不同的食物都有对应的GI等级:
1??低GI:1-55
2??中等GI:56-69
3??高GI:≥70
我国常见主食的GI等级
吃主食应优选低GI食物,它们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引起的餐后血糖波动比较小,有助于血糖控制。
?食物精加工,GI也会变
一些人听说粗粮GI低,就喜欢买各种粗粮磨成的粉冲水喝,效果适得其反:同一种主食,被研磨得越细,越容易被消化吸收,加热后的糊化程度升高,GI也就变高,比如大米粥比大米饭更升糖。
?主食需定量,不多也不少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宜为45%-60%,以每日耗能-kcal的成年人为例,一天的碳水化合物总量最好在-克,再低也不要低于克。
全谷物和杂豆类等低GI食物,应占主食的1/3以上。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也应计算在主食中,如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等。
误区2:吃素不吃荤,可防并发症
??真相:糖尿病患者常因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而吃素不吃肉。其实,高血糖会增加体内蛋白质的消耗,肉类主要用于补充蛋白质,而只吃素会导致营养不全面,对身体伤害更大。
??食物的荤素的比例如何调整?可以参考“餐盘法”:
??肉类选择:尽量选择鱼、虾、去皮的禽肉、纯瘦肉等食物,远离猪肝、猪肚、鸡心等动物内脏。
??豆类选择:不喜欢吃肉,而更偏向吃素食,也可以选择豆制品,如豆腐、豆干,也有助于补充蛋白质。
??蔬菜选择:蔬菜的选择以叶菜为主,深色蔬菜也是比较好的选择,面对口感略甜略面的淀粉类蔬菜,需要将它们归为主食。
误区3:想吃水果需要忍,嚼完了吐出来
?误区:如果把水果吃了又吐,容易忽略残留在口腔内的果汁、果肉,给身体增加很多“隐形糖”。注意按需按量,糖尿病患者并非不能吃水果。
1??先判断能否吃水果
?能吃水果的情况:空腹血糖小于8.0mmol/L或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血糖的波动也不是太大时,每日可以吃克以下的水果。
?暂时不能吃水果: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要等血糖平稳再吃水果,可以选择黄瓜、西红柿等含水多的蔬菜。
2??吃水果注意等量交换
吃水果时,要把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每日饮食的总热量中,例如吃克的苹果,就要少吃25克的米饭(生重)。
3??吃水果要把握时机
空腹血糖一般,餐后血糖高:把水果作为两次正餐中间的加餐食用。
空腹血糖一般,餐后血糖高:把水果作为两次正餐中间的加餐食用。
4??挑水果应选对种类
各种水果的含糖量存在差异,应该尽量选择含糖量少的水果品种:
含糖量较低:西瓜、橙子、柚子、梨、苹果、樱桃、桃、杏等。
含糖量较高:柿子、香蕉、荔枝、葡萄、冬枣、桂圆等。
误区4:有糖食品不敢碰,无糖食品轻松吃
??真相: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只要饮料中的糖含量≤0.5g/ml,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只要预包装食物中的糖含量≤0.5g/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它们不一定真的完全无糖。
无糖食品会添加甜味剂增加口感,它们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但是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
1??长期食用会降低身体对甜味的敏感度,难以靠舌头识别其他高糖食物。
2??无糖零食为了更好吃,会添加更多的脂肪和调味品,反而不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
3??长期食用甜味剂对身体也有不同的“压力”,购买食物时,最好看看配料表用了哪种糖: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