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糖网病 > 危害体现

糖网致盲不可逆,早做预防不慌张

很多糖尿病患者重视日常的血糖监测

却忽视了眼科相关检查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还会导致失明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糖尿病患者也是其他眼部疾病早发的高危人群,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因此推荐糖尿病患者在眼科进行首次的全面眼部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多可怕?

截止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16亿,大陆地区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为23%。DR是导致工作年龄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由于早期DR可以没有任何眼部不适,没有视力下降,因此容易为糖尿病患者所忽视。但DR也是可防治的致盲眼病中的首位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可以延缓病变进展和减少视力丧失。

糖尿病患者何时进行眼科检查?

2型糖尿病确诊时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在12岁以前的,在12岁以后开始检查眼底;12岁之后起病的1型糖尿病,在5年内进行第1次DR筛查。以后根据病情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应在计划妊娠或妊娠前3个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什么?

视力、眼压、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检查(角膜、虹膜、房角、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散瞳后眼底彩照,有必要的行眼科B超,OCT/OCT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评估病情。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要经常检查眼底?根据病情来定。无病变糖尿病患者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有DR者则应增加频率:轻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至少每年一次,中度NPDR患者每3-6个月一次,重度NPDR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应每3个月一次。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后建议在妊娠各期和产后1年内检测眼底情况。

如何预防和降低DR导致失明的风险?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病、妊娠、肥胖、易感基因等。因此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是防治DR及其进展的关键。而预防DR致盲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常规眼底检查及定期随访与专科治疗。DR患者定期随诊,早期发现病变,接受必要、适当的眼科治疗,可以避免90%的患者视力严重下降。

得了DR,如何治疗?根据DR分级不同及是否合并累及黄斑中心凹的黄斑水肿,采用不同的眼科治疗方式。无黄斑水肿的轻中度NPDR只需内科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眼科随访。对于重度NPDR和PDR患者,在内科控制原发病基础上,需要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或者皮质类固醇药物和玻璃体手术等治疗,以最大限度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情况,保全视力。

DR患者为什么要行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目的是破坏视网膜无血管灌注的区域,改善视网膜缺血情况,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从而减少视力进一步下降的危险,分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黄斑激光光凝等。

DR患者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或者皮质类固醇药物一般用于威胁视力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和PDR玻璃体切割术前/术后辅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抗VEGF制剂包括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

得了DR,可不可以吃点中药调理?中药方剂和中成药一般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促进水肿吸收的食物或者药物。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3(11):-.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10(4):-.

3.李淑婷,王相宁,吴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意义及操作指南[J].中华眼底病杂志,,35(2):-.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vnom.com/whtx/19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