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80后小的时候应该都吃过一种糖果,作为这个年代一段特殊的记忆,应该对这种特殊的味道还记忆犹新吧?这种糖果名叫“宝塔糖”形状外似宝塔形状由此得名,老百姓还有一种叫法“打虫药”顾名思义具有打虫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改革开放的70-80年代,人们生活条件普遍还比较贫穷,卫生条件更加差强人意,大人每天忙于劳作日出晚归,小孩基本上属于放养状态,小朋友每天在地里面摸爬滚打,各种动物的粪便到处都是,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苍蝇的将卵排入其中,小朋友一不小心就容易感染到,进而进入到身体之中形成蛔虫,农村孩子基本上都有蛔虫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会问为什么大人不会感染蛔虫呢?这是因为大人虽说条件不好,但是懂得注意卫生勤洗手,小孩就不一样了,没有卫生意思对什么都懵懂,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面放。
蛔虫进入身体之后,将本来就摄取不多的营养全部搜刮干净,所有那时候的小孩都多数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蛔虫一旦没有足够的食物摄入就会到处乱串,所有大人经常听到小孩说肚子疼,一检查就会发现是蛔虫病。所有才会有打虫药的产生俗称“宝塔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吃过打虫药之后一般情况下一天至二天就会排除蛔虫,排除的蛔虫一条有10-20厘米看着真是有点恐怖。
我们国家虽然能生产这种打虫药,却没有这种药的原材料-蛔蒿。蛔蒿之所以能用来制作蛔虫药,是因为这种植物的体内含有一种叫做“α-山道年”的物质,这种物质正好是蛔虫的克星。这种植物不适合在我国生长,只能靠从国外进口,这种植物的保质期非常短,摘下来的花蕾必须在短时间内用专业机械烘干,如果实在来不及,也必须放到通风口进行风干,而且还不可以用太阳直接晒干,如果中间有任何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导致蛔蒿质量出现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初的时候我们是从苏联进口蛔蒿,且不管是设备还是技术都是人家一手提供的,直到八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关系紧张,甚至在可能开战的地步,苏联人切断了一切供应,并将所有设备以及技术人员全部撤离,这才导致我国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能力生产也无法生产“宝塔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专家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主研究,终于掌握了宝塔糖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填补了这一技术垄断的空白,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科学家们,也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外国人对我国各领域的技术封锁垄断,激励着我们的前辈们发奋图强,一切靠自己突破极限,突破一项项的技术瓶颈,才让我们国家有今天的成就。
九十年代初,经过长时间的医学研究,我国研究出更为突出的替代药来代替宝塔糖这种打虫药--“盐酸左旋咪唑”这种药具有同样的功效,但是却更为安全有效,人们从那时候起就渐渐忘记了那种儿时的味道,宝塔糖的身影也淡忘在人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