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及创业浪潮的不断发展,现实世界的诸多领域正在发生各种变革:下一代基因技术将如何改善人们的健康和医疗?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转型的结合将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企业服务和消费升级会如何改变移动互联网生态?
7月9日,联想之星WILL大会聚焦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界主题,通过论坛分享和创新科技展示等形式,呈现嘉宾及星友们对未来世界的期待与实践,给现场参会的余名优秀创业者、投资人及媒体人带来精彩干货和实用资源。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就“科学家眼中的未来”的主题进行演讲,发表了其对于生物科学发展、精准医学应用的观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
詹启敏:
中国人口与医疗的挑战及精准医疗的发展
尊敬的柳传志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各位联想之星和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我们联想之星WILL大会,联想在我心目当中一直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高地,一面旗帜,也是成功的一个高峰,能够在联想发展的过程当中看到我们的三个发展重点,其中有一个就是医疗健康,包括了TMT和人工智能,我感到非常高兴。长期的医学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医学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承接和连接多个前沿技术,包括形成成功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所以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你们,这也是我今天要过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这次会议的安排,今天我从健康中国这个角度谈一下医学发展对我们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作用。因为近十年来,根据组织的安排,除了我自己个人的业务工作,在国家战略层面也担任一些工作。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一直在国家的战略规划上作为专家组的负责人。所以,今天有些相关的信息我和在座的专家在这里做一个沟通。题目是“科技创新与健康中国”。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但是通常我们也把它称之为“十三五”的决战之年。因为“十三五”结束的时候,年将在我们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的意义。第一是第一个中国梦的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在年实现。健康和小康的关系在年总书记在江苏考察的时间有这样的一段话:“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段话非常简洁、清晰、高度的概括了健康和小康的关系。第二是我们国家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家创新大会上,谈到年中国将跻身于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接下来的这个铺垫是为了年我们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以及到年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所以从今天来讲,我们第一个完成的五年目标就是要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健康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也是老百姓的最高需求,这也是我们市场和经济发展最强大的牵引力。
我们国家的人口与健康面临很大的挑战。环境破坏因素持续存在,虽然我们生存环境恶化状态目前有所改善,但是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目前也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还有慢性代谢疾病。我们国家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现代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现在我们国家的疾病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是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另外是过去长期在西方国家高发的,目前在我们国家疾病谱也有高发的状态,是双重压力。对于重大疾病,过去我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都是老年性疾病,现在是低龄化的,很多年轻人开始出现这个疾病。传统的传染病仍然流行,新发的传染病频发。在国家层面我们的健康和疾病的数据不足,这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府在做科技的决策,当然还有包括疾病诊疗技术的应用创新不足,规范化的程度标准化不高,以及药品和食品安全性问题,这都是我们人口和健康面临的挑战。
在这里有几个具体的数据,首先是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的数据,年我们国家肿瘤新发病例约是万,死亡万。目前我们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经超过多万,同时有高血压患者2.6个亿,高血脂患者1.6个亿。去年脑卒中的患者估计超过了万。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是1.1个亿,除此之外还有1.5亿的糖尿病前期;不管是高血压或者是糖尿病,还是肾脏病自己本身导致的慢性肾病估计在1.1个亿左右;风湿性疾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致残率非常高,超过了万。我们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肝病大国,我们国家的肝病患者,乙肝的感染者超过万,结核病曾经有一段时间已经销声匿迹,现在又卷土重来,目前我们国家开放性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是万,这个数据在全世界仅次于亚洲的另外一个人口大国,印度。对于传染病,从SARS之后,禽流感、手足口病几乎每年都会跟我们见一次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疾病我们熟悉它的名称。尽管像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疯牛病这些病虽然在距离上面跟我们有千万里,但是随着现在国际化发展,以及地球村的概念,传染病目前的风险不是距我们万里之遥,而是一个机舱门之隔,这个引起了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来讲,重大疾病是造成我们国家人力资源丧失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我们这些科技创新的企业。
健康卫生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关于医学和健康的工作地位,近期尤其提出“健康中国”这个建设目标之后,我们有了高度的认识。健康卫生工作是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所以健康卫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和重要的战略性投资。
年8月18日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让我们面向年针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重点问题启动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专项。在人口健康方面,我们专家领域里最早提出的是叫“新型医疗惠民工程”,在国务院汇报的时候,国务院主要领导建议改成“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在这里我把其中的几个问题做分享,也希望大家协同合作来解决。
首先是我们国家目前西药在临床处方里95%以上,最早的知识产权都是国外的。这是第一个95%。但是现在我们生产的很多药物是我们自己在临床上用。。医院里的大型医疗装备95%是国外的,这是我们看病贵另外一个主要原因。第三是疾病治疗的标准指南规范;糖尿病怎么治,肿瘤怎么治,风湿疾病怎么治?所有的疾病治疗有一个标准规范指南,有一个临床路径,这些标准规范指南,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贡献率不足5%,也就是说95%也是国外的。这是三个95%。第四是医疗资源的问题,由于我们长期计划经济的体制中,横向来说,我们的北上广医疗资源比中西部地区、比老少边地区要好。医院比二级好,二级比一级好,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匀,靠什么?一方面把我们的医生派下去,另一方面建立医疗的医联体,另一方面靠我们的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移动物联网。在健康保障工程里还有一个重要就是健康,这将成为我们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国家健康目前带来的经济GDP的贡献估计在6%左右,发达国家一般都到了15%,甚至有些国家接近25%。因为健康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也是老百姓最高需求,所以我们要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首先要建成一个医学强国。
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
健康卫生事业分为三方面,医学科学研究,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这几方面关系到是能否提高我们国家的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对公众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建立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包括SARS这样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科技创新、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创业。在今天,不光是医学领域本身,政府、公众、媒体对医学科技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具有空前的共识,不管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性的慢性重大疾病,我们看到临床上诊疗的任何一项新技术、新装备、新药品的应用都是医学科技发展的结果。这不是一个简单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果,一百年前我们的医生看病就是很简单的听诊器、三大常规,一把手术刀、几把止血钳,80年前出现的X光可以看到肺部的改变,可以看到关节的改变。40年前出现了CT,今天出现了核磁彩超、PET-CT、机器人、微创、远程医疗等等,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十三五”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规划
我们最近在做“十三五”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规划,在这里介绍几个发展的前沿的亮点。首先是基因组学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包括在健康、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等。二是蛋白组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尽管蛋白是由基因来的,但是它的检测方法非常的困难,如果有重大的突破,对医疗健康也是非常大的一件推动力。三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已经进入到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的阶段,这是大家都白癜风皮肤病白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