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药脸谱
由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病”),已取代白内障成为第一致盲因素。古有“上工治未病”,近日,神州德信医学成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德信”)推出了糖网病自动筛查平台的“上工行动”,医院,能够极大地提高诊断服务质量和效率。目前,该技术平台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9月25日的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上,神州德信公司“糖网筛查平台”的启动仪式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以及国家食药总局副局长焦红等多位领导的支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计算机自动筛查平台”由神州德信研发建立。免散瞳眼底相机拍照后,通过网络将图像传输至数据中心处理,2~3分钟回传一份标注出血点及渗出指标,并量化的诊断报告。
在我国,一方面,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年的人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全国14省20~7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经过5年的增长,估计目前中国糖尿病人已达到1.3亿。同时,我国糖尿病增长幅度呈现出农村大于城市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传统的眼底检查一般是通过眼底照相机进行照相后,后期由眼科医生进行人工判断出血点、渗出等指标。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基层眼科医生非常匮乏。当前我国眼病筛查呈现的现状是:基层没设备、导致有设备的可能不会用、糖尿病医生不处方以及糖尿病人无意识等。这些因素导致糖尿病早诊率偏低。
广大的市场空间和日益迫切的技术需求,正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计算机自动筛查平台”诞生的原因和背景。
平台的“上工行动”
该平台的建立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医疗方针指导下,解决早期发现糖网病,早期进行干预,计划在3至5年使糖尿病的检出率提高10%,使糖网病的发病率降低20%。
年神州德信与国家眼科医院共建实验室,经过几年在技术上的探索,基于(FACT)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眼底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医院眼科中心验证,通过国际数据中心的测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敏感性达到%,从当前最新的科研文献调研来看,在性能上国际领先。
基于这种技术优势,神州德信已在渭南地区建立首家基于互联网的糖网病计算机筛查数据平台,先期作为试点,第一期选择20家医院进行小范围运营,逐步使该服务推向全国(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目前,神州德信的目标客户是内分泌科较为强大而医院,医院的业务开发,受众是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人。医院通过开展“免散瞳眼底照相”而发起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普查工作,充分利用目前临床上眼底相机检查设备,医院的医疗机构的诊断服务质量与效率。
“我走访了10家医院,没有一家不同意”神州德信执行总裁郑伟宏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医院不会拒绝神州德信的既定商业模式。“眼底照相”在国内各省市属于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内(根据各省定价不同,10-50元人次),既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并符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卫生经济学原理。目前,已经在渭南、北京两地投放了10家医院,据接下来即将在四川省投放15家医院。
理想:医疗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
不仅是糖尿病,由于眼底血管是全身血管的微观表现,通过眼底血管的观察也可以更早期的发现脑卒中、高血压、肝癌肺转移等各种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