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该如何过冬?记住这些!
冬季是糖尿病病情最易加重和并发症多发的季节。很多糖尿病病人因受凉感冒致使血糖控制不佳,有些患者因足冻伤、龟裂而出现感染乃至坏疽。这是由于糖尿病病人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发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病人血糖升高,致使病情加重或不容易控制。另一方面,糖尿病病人缺少胰岛素,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落,身体产热不足,免疫功能下降,在冬季遇气温下落时,常易患感冒,也可致使病情反复加重。寒冷还可引发血管收缩,是产生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诱因。另外,由于气候寒冷,许多患者不愿外出活动,致使体重增加,血糖和血脂升高。所以,冬季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的指点下调剂药物医治方案。同时,糖尿病患者应遵守以下原则,做好自我保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平安度过寒冬。
1、防呼吸道感染
气温下落,季节转化,是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期,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对要低,更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还伴随心脑血管等疾病基础,继发感染后病情相对严重,还有可能致使死亡。加强体育锻炼是最好的办法,糖尿病患者合适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漫步、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等等,还可以做一些扩胸运动、仰卧起坐和背部肌肉的锻炼等,对增强呼吸道功能有一定的帮助。运动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理血糖、稳定情绪都十分有益。另外,应注意保暖,加强个人防护,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进出人流密集的场所,注意口腔和鼻腔的清洁及护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2、防尿路感染
秋冬季节人们的饮水量下落,尿液冲洗尿道以保持泌尿道清洁的作用减少,当糖尿病病人血糖大于10mmol/L时,尿液中含有糖分,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增多,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因此,要控制好血糖,并保证每天喝水毫升,这样才有足够的尿液冲洗尿道,下降感染的机率,另外还要做好个人清洁护理。
3、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周围神经及微血管病变,可使痛觉纤维受损,对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温度损伤感觉迟钝或消失,天冷取暖时极易烫伤。另外,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很多,下肢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或可使血管出现节段性阻塞,再加上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产生障碍而引发足部缺血,烫伤后不容易康复,进一步发展至溃烂、感染,乃至足部坏死,即糖尿病足。每晚用45℃左右温水泡、洗脚15分钟,有助于御寒保暖及改良足部血液循环;热水袋取暖时,水温应调到50℃左右;穿柔软的棉线袜,鞋码要合脚,避免各种可能损伤;积极、正规地医治脚癣、甲沟炎等足部疾病。
4、防皮肤瘙痒症
汗液和油脂都是保护皮肤润滑的必须物资,但秋冬皮肤为了保温,毛细血管会收缩起来,汗液减少,同时新陈代谢下降,油脂分泌也不旺盛,由此皮肤才会变得干燥。因此,洗澡水的温度不能太高,控制在40度左右便可,洗澡时间不要太长,尽可能用弱碱性或中性的香皂,沐浴露等,浴后全身应涂抹润肤乳,保持皮肤湿润。尽可能不要瘙抓,以避免抓破以后感染。
5、防饮食过量
节日期间,依然不可放弃饮食医治,否则可能致使血糖、尿糖的极大波动,破坏机体的平衡状态。要知道,暴饮暴食会致使急性并发症而产生危险,将节日家庭的喜庆气氛冲散、得不偿失。尽量依照饮食平衡的原则选择食品。躲避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在规定进食量的范围内选择四大类食品(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豆类,油脂类),不偏好某一类食品。进食的数量依然依照平日吃饭的量,每餐吃适当的瘦肉丝或肉片,然后选用一些纯蔬菜或凉拌菜。掌握好吃饭吃药的时间,依然要定时、定量、定餐,规律服药,才能保证血糖稳定,避免低血糖的产生。饮酒要适度。
另:糖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糖代谢异常,致使视膜血管产生病变、破裂、渗出,乃至致使玻璃体积血和视膜脱离。糖尿病视膜病变一旦产生,最主要的就是影响视力,终究会致使失明。但并不是得了糖尿病就马上会产生糖尿病视膜病变,一般是在患糖尿病年后才会产生。但有些患者确诊糖尿病才几年就出现了糖,其实大部分缘由是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常常已患糖尿病多年了。
北京中科曝光北京中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