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泰特街。
行人寥寥的路旁,静立着一栋普通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红砖楼。
伦敦都市的风尘和时光在这里凝滞,屋前的阴影低垂着头,哽着一句似说还休的辩白。
大概没人会为这栋楼停下匆匆的脚步,若不是外墙上写着这样一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奥斯卡·王尔德(—)。
目光悠悠,透过红砖楼透明的窗,身着时髦皮草风衣的幽灵,卷曲额发遮着那双深邃优美的眼睛里的光彩,时而桀骜风流,时而宠溺温柔,时而苍凉悲哀。
今天,年11月30日,奥斯卡·王尔德逝世周年。拨开整个世纪关于这位天纵奇才功名与污点的不休争吵,走近小楼窗前,侧耳倾听幽灵自己的告白。
▼▼▼
夜莺啼血,语成谶
大多数中国读者所知晓的王尔德,是那个写下快乐王子的童话作家。若是对英国文学史略感些兴趣的,大概会说他是个“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者,是个短命的自恋狂,是喜欢美少年的同性恋殉道者。但若是更深入地了解过他的生平,你也许会像笔者一样,把手中这支评判的笔拿起又为难地放下。
“哲理虽智,爱却比她更慧;权利虽雄,爱却比她更伟。”
在童话《夜莺与玫瑰》中,说出了他奉行一生的信条。王尔德所笃信的爱和超功利的美,时时被映现在他的生活与创作之中。
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王尔德家世显赫,从少年时代开始就钟爱于鲜花、落日和古希腊文学,在同龄的孩子里面特立独行。
八岁的王尔德
在自然诗意的豢养和古希腊文化的熏陶下,时刻保持优雅体面并只和优雅体面的人交谈成了王尔德的行事准则。而王尔德对于衣着的讲究也成了西方文学界津津乐道的一件事。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就曾提到过关于王尔德讲的一个笑话:王尔德的一位朋友系了条领带,上面有黄色、红色,还有其他颜色;王尔德就说到:哦,老兄,只有聋子才会系这么条领带!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使得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初次来到伦敦社交界的王尔德就已经小有名气。
但他所追求的美绝非很多人误解的那样肤浅,其背后的精神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而他所主张的爱则可以包容一切背叛,放下对于善恶绝对分明的偏见,如温莎夫人在她眼里曾经邪恶的欧琳夫人的帮助下维护了原有的完美婚姻所改变的世界观;可以悲悯一切弱小无助,牺牲自我,如快乐王子为了救助穷人,挖掉自己的双眼。王尔德孜孜不求追逐着爱与美的灵魂,却因这两样上帝赋予的天赋而深受痛苦折磨。
故事里,夜莺用生命为爱人培育的玫瑰,最后却被爱人随手扔在街上,被车轮践踏。“虽然,我们总须承认她有醉人的歌喉,可惜那种歌声是毫无意义的,一点也不实用。”这其中隐隐透着作者对于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大肆横行的可怕的功利实用主义的洞察与抵抗。但希冀构建一个比生活更高的梦幻避难所的企图,却在作者自己的人生被夜莺的故事一语成谶时,撞碎在现实冰冷的壁障上。
后来的他,如付出生命去爱去改变的夜莺一样,被社会毫不客气地踢进泥泞的阴沟。
▼▼▼
自深深处,恍隔世
很多人认为王尔德因交往同性恋人道格拉斯而起的那桩丑闻是他一生不可抹去的污点。
年,王尔德结识了他的第二个同性情人——艾尔弗瑞·道格拉斯(即波西)。自此王尔德为这个俊美的少年开始一场飞蛾扑火般的爱情。
左图为演员裘德·洛,右图为波西
在遇见波西之前,王尔德已经结婚并育有两子。但从王尔德后来与波西之父的律师对峙法庭的辩词来看,他认为他和波西之间的感情并非“不敢言说的爱”。这里不得不提及古希腊男性长者与少年结为爱侣的风俗。古希腊人有着男性美崇拜文化,在《会饮篇》里则特别提及男性爱人最理想的状态是知识与美德交流。由此来看受过古希腊文化熏陶的王尔德与波西之间的关系更接近于古希腊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而非娈童癖或现代人所认为的同性恋殉道者。
但深爱波西的王尔德却最终察觉“我以为生活会是一出绝妙的喜剧,而你会是剧中一个风雅备至的人物。后来却发现它原来是一个令人反感,令人恶心的悲剧。”王尔德对波西的虚荣和蛮横的处处容忍,却让他一步步走上创作停滞、经济困难、道德堕落的绝境。最终因道格拉斯父子两人之间的矛盾被拉入同性恋丑闻的官司,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坠入牢狱。
这段饱受争议的感情中的是非,如今已随故人逝去。而对于王尔德来说,这段感情的价值在于他忏悔自己的肤浅和错看,彻悟悲怆的意义和它的美好,成为他性格进化中的一环。周旋于社交场的王尔德不复在了,纵情享乐的王尔德死了,如今留下的是道德的、谦卑的王尔德。
那场毁灭性的灾难中,我们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王尔德。软弱却让人心疼;身陷囹圄却敢于直面不堪,相信墙外世界依旧美好。世界吻我以痛,我仍报以孩童的无邪,王尔德是不可摧毁的天真。
▼▼▼
斯人已逝,终成叹
年,王尔德出狱,改名后流亡国外。出狱后,王尔德写下了他最富盛名的长诗《雷丁监狱之歌》,这部作品中相比过去的华丽言辞,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苍凉和悲悯:“有人爱得太深有人太浅,有人用钱有人把钱换;有人毁所爱时泪水涟涟,有人却用不着长吁短叹;虽然谁都能在把所爱毁掉,却未必谁都把绞索来套。”
这段困窘痛苦的岁月扼断了他的创作之路,摧毁了那个总是能在众人面前用悖论式话语侃侃而谈的唯美主义者。但当摘下花花公子玩世不恭的面具之后,王尔德所展现出来的是清教徒所有的原罪意识和宽容仁慈。可以说这段牢狱之灾使他的生命区别于如同晏殊、纳兰容若的富贵闲愁而变得真正具有悲怆的力量和厚重。
年的今天,王尔德在巴黎亚尔莎斯旅馆孤独离世。
很多艺术家是在玩艺术,王尔德却用他的一生为艺术注脚。无论身处名利场或监狱,他的生活和艺术融合一体,从未分开。他用花花公子的面貌和极端的唯美主义挑战整个时代的冷漠和虚伪。
世人对艺术家总是残忍的,几乎所有的天才艺术家都因其逆行在人潮中的不羁狂放被判处“死刑”。时光是仁慈的,不论百年或千年,依旧铭刻着艺术家曾经的作品留待真相大白天下。
只是,小楼窗后的幽灵他能听见吗?他知道他所向往的那个将桂冠献给诗人的世界仍旧是一个可笑的乌托邦吗?
依稀听见幽灵的言语或说是许许多多幽灵的言语:
我是这个时代的产儿,太典型了,以致于我的乖张变态,为了我的乖张变态,把自己生命中好的变成恶的,恶的变成好的。
文字丨采编制作中心李晓璇
排版丨新媒体中心潘竹文
图片丨图一来自雪球网图二来自豆瓣网图三来自堆糖网图四来自雪球网
湖大青年传媒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你印象中的王尔德又是怎样的人呢?
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