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糖网病 > 危害体现

专家建议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

白癜风要怎样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16542.html
白癜风要怎样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16542.html
专家建议: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

T2DM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需要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基础胰岛素是T2DM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当前我国存在基础胰岛素治疗存在起始治疗较晚,起始剂量偏低且剂量调整不足等情况。为规范基础胰岛素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我国部分内分泌、糖尿病学界专家于年制订了《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基于循证证据对基础胰岛素常用临床方案的适用人群、起始方法、剂量调整方法等做出推荐。本次修订针对基础胰岛素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更新。

基础胰岛素种类及其特点应用基础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目标

应用基础胰岛素时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方案及患者意愿等情况后制定。

?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为HbA1c<7%、FPG4.4-6.1mmol/L;

?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严重并发症或低血糖风险低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HbA1c<6.5%、FPG4.4-5.6mmol/L;

?对于应用≥1种口服降糖药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年T2DM患者,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时,将FPG目标设定为≤6.1mmol,能进一步提高HbA1c达标率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合并严重疾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较为宽松,血糖控制目标为HbA1c<8.0%,FPG≤7.0mmol/I或更高。

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方案

相较于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对血糖控制的改善程度相似,但低血糖风险更小,体重增加更少。不同口服降糖药降糖作用机制不同,与基础胰岛素联用时,需根据药物特点,注意监测血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见表3)。

1.适用人群

?高血糖(FPG>11.1mmol/l或HbA1c>9%)或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

?≥1种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HbA1c仍未达标的患者。

2.胰岛素起始方法

?通常0.1-0.3U/(kg·d)起始基础胰岛素;

?HbA1c>8%者,0.2-0.3U/(kg·d)起始;

?BMI≥25kg/m2者,0.3U/(kg·d)起始。

3.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法(表4)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FPG每周调整2-6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患者进行自我调整,推荐每3天调整2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患者,可每天调整1U直至FPG达标

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基础胰岛素方案

1.适用人群

推荐或最大耐受剂量的GLP-1受体激动剂(±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HbA1c仍未达标,尤其是FPG控制不达标的患者。

2.胰岛素起始方法

?通常0.1-0.3U/(kg·d)起始基础胰岛素;

?HbA1c>8%者,0.2-0.3U/(kg·d)起始;

?BMI≥25kg/m2者,0.3U/(kg·d)起始。

3.胰岛素调整方法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FPG每周调整2-6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患者进行自我调整,推荐每3天调整2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患者,可每天调整1U直至FPG达标

基础胰岛素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方案

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长效(每日或每周1次)和短效(每日1~3次)2种类型。其中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控制FPG作用较强,而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控制餐后血糖(PPG)作用较强。Gl.P-1受体激动剂均需从较小剂量起始,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2~4周后增至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具体可参见各产品说明书。

1.适用人群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HbA1c仍未达标患者。

2.胰岛素起始方法

?通常0.1-0.3U/(kg·d)起始基础胰岛素;

?HbA1c>8%者,0.2-0.3U/(kg·d)起始;

?BMI≥25kg/m2者,0.3U/(kg·d)起始。

3.胰岛素调整方法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FPG每周调整2-6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患者进行自我调整,推荐每3天调整2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患者,可每天调整1U直至FPG达标。

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方案

如果出现胰岛素使用相关的低血糖(≤3.9mmol/L)或低血糖症状,可减少基础和/或餐时胰岛素剂量10%~20%;如果出现需他人协助的严重低血糖或随机血糖<2.2mmol/L,应减少20%-40%总胰岛素剂量。

1.适用人群(一)

?HbA1c>9.0%或FPG>11.0mmol/L伴或不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

?需短时间纠正高血糖的患者。

胰岛素起始方法:

?推荐住院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根据0.3-0.5U/kg估算总量,50%为基础胰岛素,50%为餐时胰岛素,三餐平均分配。

胰岛素调整方法:

?优先调整基础胰岛素至FPG达标,再调整餐时胰岛素;

?根据FPG值,增加基础剂量1-4U或10%-20%;

?根据下一餐前血糖值,增加餐时剂量1-2U或10%

2.适用人群(二)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和/或GLP-1受体激动剂规范治疗3个月后,FPG达标,但HbA1c仍未达标患者

胰岛素起始方法:

基础胰岛素维持原剂量,主餐/早餐前予餐时胰岛素4-6U。

胰岛素调整方法:

根据下一餐前血糖值,每周调整1-2次餐时胰岛素。每次调整1-2U或10%-15%,直至下一餐的餐前血糖达标,根据每3-6个月HbA1c结果,可逐渐增至2-3次餐时胰岛素治疗。

预混胰岛素方案向基础胰岛素方案的转换及临床建议

1.适用人群(一)

应用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虽经剂量调整但血糖控制不满意,或频繁发作低血糖,或对每日2次注射依从性差,且病程10年患者中,将预混胰岛素方案转换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后,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

胰岛素起始方法:

可依据血糖水平设定为总胰岛素剂量的60%-80%作为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

胰岛素调整方法: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FPG每周调整2-6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患者进行自我调整,推荐每3天调整2U基础胰岛素直至FPG达标;

?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患者,可每天调整1U直至FPG达标。

2.适用人群(二)

每日2-3次预混胰岛素方案治疗,仍无法满意控制血糖或频发低血糖的患者,可考虑改用基础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起始方法:

按照目前总剂量的40%-50%作为基础胰岛素起始,余量作为餐时胰岛素,三餐平均分配。

胰岛素调整方法:

?优先调整基础胰岛素至FPG达标,再调整餐时胰岛素;

?根据FPG的,增加基础剂量1-4U或10%-20%;

?根据下一餐前血糖值,增加餐时剂量1-2U或10%。

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年10月第28卷第10期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年独立门诊,年独立病房,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医院,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5.67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室医师简介

1、任卫东,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医院进修学习,年晋升主任医师,年获得河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基层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在SCI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多部著作;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成果8项。带领科室团队创办“一附院内分泌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vnom.com/whtx/18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