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糖尿病家庭调养
有些糖友在患糖尿病几年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干痒疼痛等等。
专家提醒,确诊糖尿病后就应该及时去咨询眼科医师,一般10-30岁确诊糖尿病的患者,5年之内要查眼底,以后每年查一次;而大于30岁的患者应该每年查一次。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至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
血糖升高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等,这些并发症成为糖尿病致残致亡的重大因素。
得了糖尿病,不能只盯住血糖一个指标。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很好而并发症仍然会发生,这就需要糖友对血糖、血压、血脂、血粘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做到以下几点,能帮助糖友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1、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进餐定时定量。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及升糖快的食物,多喝水、少吃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经常锻炼,以有氧运动最佳,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
2、监测血糖: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般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即使是血糖控制得很好的病人也应该保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对血糖波动很大或血糖过高的病人应该每日监测7次血糖,并及时找内分泌专科医生调整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可以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需要每3个月检查1次,应控制在HbA1c7.0%。
3、定期查血压、血脂: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并发心脏病的风险,每次就诊时应该监测血压,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和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4、定期检查视力:所有的糖尿病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止失明。
5、定期检查肾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友要定期进行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以便确定肾功能情况。如果糖友总是出现腿肿或脚肿,这时一定要注意去看病,很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征兆。
6、注意感觉异常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务必及时就医,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
7、每天洗脚并注意检查:对于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不能剪破周围皮肤。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之外,糖友还要提防一些特殊情况,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一旦感觉异常,及时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本文结束-------
这个糖尿病并发症,为何“不通”却“不痛”?作者医院内分泌科
医院心血管内科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看似有理,但也有不灵的时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无痛性心梗——这个“不通”却“不痛”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易发生心脏疾病吗?
在年5月的Circulation杂志上刊登了ARIC研究(TheAtherosclerosisRiskinCommunities)关于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相关数据,发现SMI占总心梗人数的45%。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危险增加2-4倍,且常是多支病变,介入治疗预后差,不典型心绞痛、无痛性心肌梗死(心梗)和非Q波心梗多见。糖尿病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死亡率增加57%。
是怎么发生的?
糖尿病心脏病与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引起血管病变相关。
糖尿病引起高血压,进而引起心脏疾病。
糖尿病导致脂代谢异常,引起冠心病。
高血糖所致的心肌病变,引起心衰。
所以糖尿病合并心梗之所以易出现心功能不全泵衰竭,是因为糖尿病不仅引起冠脉粥样硬化,同时并存有微血管病变,致弥漫性心肌病变,故发生心梗前多已有潜在心功能不全,加之多为多支血管病变,梗死面积大,更易泵衰而发生心源性休克。
另外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组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室颤也较非糖尿病组高,原因是糖代谢异常、三大物质代谢紊乱,且心脏自主神经多有病变,因而致心肌代谢异常,乳酸增高,钠、钾离子不平衡,使心电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折返激动和诱发室颤。
为什么会无痛?
糖尿病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本身就是高危人群,加上身体各器官系统老化,感觉会相对迟钝一些,对疼痛敏感度下降,以及糖尿病对神经的损害,均会导致心梗时的疼痛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心梗时脑供血可能不足,引起大脑缺氧,以致意识障碍、反应迟钝。
吸烟也会导致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
还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梗死部位为心脏右室、后壁时,犯罪血管往往多为右冠脉,常表现为严重缓慢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而并非剧烈的疼痛。
可以早发现吗?
窥探细节寻找真相。无痛性心梗,是无痛,但也有时也是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乏力、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出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律失常、脉搏细弱不规则、神志不清等征象时,应想到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要医院就诊,做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行冠脉造影等检查,做到早确诊、早治疗,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ZhangZM,RautaharjuPM,PrineasRJ,et,al.RaceandSexDifferencesintheIncidenceandPrognosticSignificanceofSilentMyocardialInfarctionintheAtherosclerosisRiskinCommunities(ARIC)Study.Circulation;May31;(22):-8
[2]SwobodaPP,McDiarmidAK,ErhayiemB,et,al.ANovelandPracticalScreeningToolfortheDetectionofSilentMyocardialInfarction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JClinEndocrinolMetab.Sep;(9):-23.
[3]GiovacchiniG,CappagliM,CarroS,et,al.Microalbuminuriapredictssilentmyocardialischaemiaintype2diabetespatients.EurJNuclMedMolImaging.Apr;40(4):-57
莫让糖网病“网”住你的眼作者Maegan来源糖尿病网
听说隔壁的张大爷一只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医生说是糖尿病导致的,小区里的人们一方面同情张大爷,另一方面则对糖尿病导致失明这件事深感疑惑,今天我们来说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事情。
糖尿病并发症之糖网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过高的血糖可以引起机体的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这与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微血管病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常被简称为“糖网”。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屈光改变等,后期会出现新生血管性增殖、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落、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者会导致失明。虽然糖网能够导致失明,然而它是可防可控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非常重要。
初步了解糖网分期
我国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期,前三期称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个阶段比较容易控制,且经过一定的治疗是可恢复的,后三期称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个阶段视力恢复很难,控制病情的进展也不容易。张大爷的病变已经到了增殖性糖网的阶段,恢复视力很难,控制病情也相当不容易。
如何早期发现糖网
前面以及谈到糖网会导致失明,然而在早期发现病变,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恢复,阻断疾病进一步发展。作为糖尿病患者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去进行眼底检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视力和眼底的检查,之后每年复查1次。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中对糖尿病眼科检查给出了具体的时间建议如下: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如果是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以在12岁开始首次眼底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筛查,之后每年1次或根据情况,如果是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该进行筛查。不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往往有些人高糖生活很多年而不自知,所以诊断糖尿病时就可能存在糖网,所以在确诊时就要进行眼科检查,之后每年检查1次。
发现糖网怎么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降低致盲率尤为重要。这其中包括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及减少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羟苯磺酸钙等。
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到一定阶段时,因为眼底微小血管的闭塞,眼底会代偿性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然而这些新生血管极易破裂导致眼底大量出血、出血机化、最后导致视网膜脱落甚至失明,所以说新生血管是导致患者视力改变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对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可采用激光治疗,光凝手术可凝固出血点,封闭新生血管,减少视网膜细胞耗氧量,防止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水肿,以控制病变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有利于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从而缓解病变,不过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善已经受损的视力。也就是说一旦发现糖网要及时治疗,切勿延误最佳的治疗期,早期处理获益多。
预防糖网需要三管齐下
糖网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预防糖网和失明要做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三管齐下的方式不仅仅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意义,亦对其他的并发症有帮助。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是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因为该治疗不会增加视网膜出血的风险,调脂药非诺贝特可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减少激光治疗需求。糖网早期使用羟苯磺酸钙改善微循环都是不错的举措。当然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每年的常规眼底检查,这样才能早查早治,避免失明!
end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北京中科医院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