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糖网病 > 联系医院

立夏日,称体重,知健康

5.5

今日立夏

“立夏称人”的习俗传说源于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公元年,刚满一岁的刘禅随父刘备逃避曹操的追击,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母亲投井自尽,阿斗也差点死于乱军之中,幸得赵云拼死救出。

刘备向东吴久借荆州不还,周瑜向吴王孙权献“美人计”,谎称将孙权的妹妹(即后来的孙夫人)嫁于刘备,一来将他扣押于吴国,二来诱其丧志而疏远属下。不料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排下,假戏真做,孙夫人更助刘备返蜀,东吴“损了夫人又折兵”。

后来,刘备要出征领战,便把小阿斗交给孙夫人抚养。时值立夏,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孙夫人也有顾虑,毕竟是晚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待,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美丽聪明的孙夫人想了一个办法:用秤把小阿斗在赵云面前称一称,到翌年立夏节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赵云也觉得新鲜,顺口讲了一句吉利话:“夫人,孩子钩住了,准平安,养得好。”后来,人们纷纷效仿,江南一带逐渐形成了“立夏称人”的习俗,并一直流传至今。

(图片来源:东南商报)

“立夏称人”

知健康

文/谢洪伟

我国东南诸省的许多地区在立夏节气有称体重的风俗,名曰“立夏称人”。笔者在江浙等地曾亲眼见过立夏称人的情景:由二三位年长者悬大秤于屋梁或院前树叉上,左邻右舍、男女老幼随即纷纷聚集,一一上秤。每当掌秤者高声报出斤数后,跟着会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尤其孩童和青少年,在得知体重又增之后,个个嘻笑雀跃;中老年人则关切地相互询问体重增减情况,洋溢着友爱、融洽与互相关怀的气氛。

“立夏称人”这一习俗已有数百年。清同治元年修辑的《苏州府志》就有记载:“立夏日……以大秤衡人而记其轻重……”上世纪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清人顾铁卿所撰《清嘉录》中,对立夏称人的缘由说得更为明确:立夏日,“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可见人们当时不但要每年立夏称一次体重,以考测一年来体重变化的趋势,立秋时还要称一次,以衡量体重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疰夏”的影响。

人们对夏季对炎暑气候不适应,并不是个别现象,不少人都会产生食欲减退、睡眠不稳、心情不畅甚至低烧不退的现象,经过一个炎夏季节之后,多数人的体重都或多或少会有所下降。因此,在立夏称称体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适当的健康对策。可以说,古人的这一习俗是出于对维护健康的考虑,是有益身心的举动。

当然,单纯从体重的增减来判断健康现状,未免根据不足。但在一定时间内,体重较大幅度的增加或减少,却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经常见到有人急剧消瘦,后来发现有癌症、结核病、甲亢或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有人陡然地肥胖起来,后来证实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内分泌失调等病。有的人对体重变化未予重视,贻误了治疗时机,及至病情发展到极为严重时才去诊治,甚为可惜。

(图片来源:网络)

趣味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

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

1各地人立夏日“吃的讲究”

浙江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为“支撑”)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

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湖北省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上海人立夏日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会挂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还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立夏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苏州人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尝食。同时,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杭州人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还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无锡人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有鲳鱼、黄鱼、银鱼、子鲚鱼为其一)。

四川岩坦山区人家家要吃笋、槐豆。民间传说认为,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吃槐豆可以壮腰补肾,插秧、耘田时不会吃力。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2南北方立夏日“吃的差异”

立夏这天,江南很多地方会将烧熟的蚕豆串成项链,让儿童带着出门吃。

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主要为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

3立夏日的生活习俗

在安徽,立夏日有忌坐门槛之说。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立夏日云南民俗







































心血管疾病用药禁忌
医学健康子宫肌瘤需做什么检查啥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ovvnom.com/lxyy/1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