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
“能一起吃午餐的人大多不能一起吃夜宵,午餐是单调利落的,是程式化的,但夜宵就不一样了,夜晚是情绪的催化剂,夜宵也因此变得性感无比,而那些能跟你夜宵吃到一块去的人,一不小心就撞进你的记忆里,变成一块块不会褪去的淤青。”
当时就被强烈的共鸣震出了几滴感动,到现在,这段话还躺在我的备忘录里,时不时翻出来嚼一嚼当作素鸡汤。
老家在东北。东北人大多率性直爽,又都是闲不住的夜猫子,一到了晚上是要呼朋引伴小酌一番。或是胡扯吹牛,或是谈心叙旧。仿佛我们的情绪每分每秒都在酝酿流淌,闸口却安了个光敏开关,一到晚上才能汹涌而至。
我妈笑骂我这是“深夜矫情病”。是病就得治,药就是夜宵。
东北的夜宵可以是家常的几个小菜,热气腾腾的火锅,也可以是热火朝天的撸串。但对当年宣泄完情绪还要晚自习我们来说,往往是一捧烤地瓜。
暖腾腾的烤地瓜还冒着热气,撕开外皮就是澄黄的瓤。也不急着吃,有的是冷风可以吹凉。嘴永远不闲着,不是在吃就是在说在笑在骂娘。那种缩缩脖子,低头咬一口地瓜,面上被风吹得生疼,嘴还咧着笑的日子,什么时候想起都值得怀念。
大学到了苏州。南北对比是日常,那群谈天扯皮说哭彼此的傻逼们不在了,随处可见的烤地瓜也吃不到了。到现在快一年半了,身边称得上朋友的人热闹的可以举杯可以发誓,朋友圈里喧哗的可以感动可以流泪。但每到晚上天色暗了,我知道闸口要开了的时候,想约夜宵的时候,总是那么几个。
而替代烤地瓜的“药”,是花甲。一两碗花甲摆在那,叫两瓶啤酒,抿一口翻个白眼,情绪算是到位了,可以对着老面孔说话了。吃夜宵的时候往往容易动情,言语间都是随性和自然,没有谨慎也不在意礼仪。大概是怕惊着新朋友,夜宵只能对着老人儿吃。
前一段时间烦心事多,一到了晚上随手发了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